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即将召开之际,20多个国家领导人齐聚中国。现在外媒讨论一个问题,就是印度是否有可能继续执行“破坏行动”,让上合内部出现分歧。这不是多余的担心,因为从去年到现在,印度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已经做过三次类似的事情。首先是去年伊斯兰堡上合峰会期间,印度代表当场拒签文件,表示了对倡议的不满,导致最终没能出台共同声明。当时印度和巴基斯坦高度对立,现在两国领导人罕见共同出席峰会。
第二次是在今年6月份,上合成员国伊朗遭到以色列的轰炸打击,上合组织出台一份声明,谴责以色列的入侵行动。印度居然在事后“澄清”,表示他们从未参与这份声明文件;该事件也让西方媒体笑话,认为上合存在“越来越明显的分歧”。然后在6月份上合组织防长会议上,印度代表辛格再度当场拒签会议文件,让峰会没能达成联合声明。对于印度一而再再而三的行为,不少国家都表示了不满。
15号,中国驻俄罗斯代表发来消息,称一份提前拟定的声明文件获得通过,其中包括对天津峰会的共识声明。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印度这次也不打算在峰会上“捣乱”了,他们和其他国家一样,在共识性文件问题上没有其他的要求。印度这次在上合峰会上的立场,也是比较罕见的行动,以至于有人提及莫迪是“醒悟”了。但更多消息人士认为,印度这样做有他们自己的目的,这是出于“国家利益”而为之犀牛配资,和之前采取不一样的立场。
其实从两个问题来看,莫迪做出这一声明也不令人意外,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有着广阔的经济合作空间,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数字经济等领域有着显著优势,能够为印度提供资金、技术和市场。俄罗斯在能源领域的资源优势,也与印度的能源需求形成互补。积极参与上合峰会,印度可以加强与其他成员国的经贸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例如,在贸易方面,印度可以通过上合组织的平台,拓展与成员国的贸易渠道,降低贸易成本,扩大出口市场;在投资领域,吸引其他成员国的投资,为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升级等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第二个问题是,印度在被美国进行关税制裁之后,一直强调自身“战略自主”的大国身份,准备另谋出路。他们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东向政策”,2014年升级为“东向行动政策”,旨在加强与繁荣的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现在印度政府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和其他国家合作来规避美国的关税。上合组织在国际舞台上影响力不断提升,参与并支持上合组织的发展,符合印度拓展外交空间、提升国际地位的战略需求。印度积极参与上合事务,能够在多边舞台上展现自身实力,增强在亚洲乃至世界事务中的话语权。。
天弘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