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工业大学这几天上了热搜北京科汇配资,不是因为什么学术成就,而是一纸“开除学籍”的通告。主角是一位姓李的女大学生。处分写得简单直接,说她因为在“2024年12月16日的不当行为,造成了恶劣的负面影响”,被学校扫地出门。
2024年12月16日发生了什么?这事儿听起来有点狗血剧的味道。
那会儿,一位已经37岁的乌克兰退役电竞选手叫Zeus,跑到上海来打比赛。在大连工业大学服装设计专业念大三的李同学,是这家伙的一个小粉丝。听说偶像到了上海,人就坐不住了,千里迢迢坐飞机就奔着偶像去了。
最讽刺也最不地道的是,她这趟追星之旅的机票钱,居然是她当时的男朋友掏的!男朋友买票送女友去见外国男偶像,这情节让人无语。
更令人咋舌的是行动速度。就在上海见面的当天晚上,这位狂热女粉丝就和她的“男神”滚到了一张床上,发生了所谓“上海一夜情”。
展开剩余84%如果只是你情我愿、私底下的事,或许也就悄无声息过去了。坏就坏在,这个Zeus做人极其不地道,而且似乎以此为荣。他不仅和李同学发生了关系,还没经过人家同意,偷偷拍下了私密的视频。
更离谱的是,他转头就把这没打码的视频,当战利品一样发到了自己的粉丝群里炫耀!这还不算完,网上传的更恶心的话是,他甚至把李同学的个人行为上升到全体“中国女性”,说中国女孩像巴西牛排一样便宜,一见面就能搞定(Easy Girl)。
Zeus传播的私密视频加上那侮辱性的种族主义言论,瞬间在外网炸开了锅。原本只是粉丝追偶像、你情我愿(虽然背着男友)的一夜情,被彻底点燃成了“侮辱中国女性”的国际性舆论事件。
结果呢?背着男朋友偷腥的李同学成了最大的靶子。她的隐私被扒得精光,没打码的视频在全世界疯传,她的名字、学校、社交账号全被翻了出来。铺天盖地的网暴如洪水般袭来,名声彻底臭了,前途肉眼可见地一片黯淡。
压力最终压到了她就读的大连工业大学这边。翻看学校的《学生违纪处分规定》,里面确有这么一条:“与外国人不正当交往,有损国格、校誉的,视情节给予记过及以上处分。”校方据此,最终做出了开除李同学学籍的决定。
有消息说,早在今年4月,学校就把处分通知发给她了,但可能因为太难堪或其他原因,李同学一直没签收。到了毕业季,学校只能以公告的形式贴出来,把这难堪的结局推向公众视野,引发了这两天的热议。
消息一出,网上吵翻了天:
有人拍手叫好: 说学校处理得对,就该重罚这些“崇洋媚外”、“不自爱”的,给其他学生敲个警钟。 有人质疑: 个人私生活问题被强行拔高到“有损国格”的高度,是不是处罚太重了?学校是不是有点“上纲上线”? 也有人气愤: 整个事件里,明明Zeus是那个传播隐私视频、散布种族歧视的罪魁祸首,是直接的加害者,可最后他啥事没有,完美隐身。李同学约个会,代价却是身败名裂被开除!这公平吗?是不是全世界都习惯性袒护男性?国内的争吵越来越热闹,事情竟然漂洋过海传到了外网。一直装死的Zeus,似乎也感受到了压力,终于在今天(7月16日)发了个迟来的道歉声明。他说看到李同学被网暴后,就删了视频(但这删了有啥用?当初为啥要发?),还极力澄清自己当时并非网传的“已婚已育”,而是“未婚未育”——潜台词是,他只是渣,但不算已婚出轨?这辩解真是苍白无力。
围观这一地鸡毛,它带给我们的警示,远比单纯的八卦更有价值:
轻浮选择的代价很痛,你承受不起 撇开“外国”、“有损国格”这些宏大的标签,李同学栽的最直接、也最该她自己背的大跟头,是行为上的轻浮和道德上的亏欠。背着信任自己的男友,仅仅为了追一个“偶像”,就能轻易献身,这种对自己、对他人感情的不负责任,是她一切麻烦的根源。 背叛代价: 男友被骗了钱(机票)又丢了感情。感情中背叛忠诚,失去了信任,这段关系必然破裂。 信任坍塌: 私密视频被广泛传播,暴露在全世界目光下,这种信任被最彻底的践踏,是另一种背叛。 尊严扫地: 被网暴、被人肉,个人隐私荡然无存,尊严被狠狠摁在地上摩擦。 前途毁灭: 学业中止,被大学开除,未来的人生蓝图被彻底打乱。网暴的阴影可能长时间伴随。 家人蒙羞: 父母家人要承受巨大的社会压力和羞耻感。 这就是“行差踏错一步,深渊已在脚下”的残酷现实。每一个看似“一时放纵”的选择,都可能带来连锁反应和难以承受的后果。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伴侣、尊重基本的道德底线,是走稳人生路的前提。 警惕别用身体为“虚幻光环”买单 Zeus的光环是什么?一个过气的电竞选手。李同学的迷恋,更多是隔着屏幕对某些“符号”(外国、前职业选手)的虚幻想象。她却付出了实实在在的、沉重的代价。 虚幻偶像: 屏幕里的光鲜和现实人品往往有天壤之别。轻易把“崇拜”转化为“献身”,风险巨大。 “白人崇拜”? :更深层的问题可能在于,是否潜意识里觉得“外国的更好”、“白人更高一等”?这种潜在的自我矮化心理,容易成为恶人眼中的“猎物”。Zeus轻佻的“Easy Girl”论调,正是利用了这一点。 真正有价值的爱慕,绝不需靠轻贱自己去兑换。 对任何形式的偶像、光环,保持一份清醒,看清其真实人品,至关重要。你的身体和尊严,是无价的,不该成为满足别人虚荣或轻视的工具。 集体声誉:你的言行关联着大家的“脸面” 是的,李同学的私事,最后被Zeus恶意扭曲,扣上了“中国女性都廉价”的屎盆子,这就是不幸的现实。她的行为本身未必上升到“有损国格”那么大的高度,但客观上,却在一个充满偏见的语境中,被恶人当成了攻击一个群体的靶子和口实。 “标签化”伤害: 在西方某些带有偏见的人眼中,李同学的个人行为被轻易地标签化为整个“中国女性”的群像,就像过去那些辱华的刻板印象一样(“黄祸”、“东亚病夫”、“眯眯眼”),造成了真实的伤害。 警惕借题发挥: 这个事件提醒我们,在涉及不同文化的交往中,尤其是在国际背景下,个人的私德瑕疵很容易被别有用心者利用、放大,成为攻击你所属群体的武器。这不是要求个人背负沉重的国家责任,而是提醒:走出国门或在跨文化交流中,保持基本的庄重、自爱和智慧,不仅保护自己,也是在维护自己所属群体的共同形象。 我们不必刻意迎合外部审视,但也没必要因自身的不谨慎,给污名化送弹药。 受害者vs责任人?别放过那个加害者! 李同学确实为自己私德的缺失付出了惨重代价(背叛男友、轻信“偶像”导致隐私暴露)。但我们必须分清:她的不自爱让她陷入风险,而Zeus,才是那个恶意传播隐私视频、炮制种族歧视言论并以此羞辱她和整个中国女性群体的加害者。他的行为更恶劣,性质更卑劣,是这一切灾难性后果的直接点燃者! 整个事件中,校方的处理、舆论的焦点,更多集中在作为“自己人”的李同学身上。这不可避免地给人一种“内部用力过猛,对外束手无策”的憋闷感。对Zeus的约束和追责,显然严重不足。这说明在国际环境下,在互联网的无国界中,如何有效追责那些利用技术便利和文化隔阂进行恶意伤害的外国加害者,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难题。我们不能只盯着内部揪错,而对真正的祸首无可奈何。这场轰轰烈烈的“开除风波”,核心是一段荒唐的一夜情与一场残酷的双重暴击:
女孩的暴击: 为了虚幻的“粉丝情缘”,轻率献身。结果偶像幻灭(被拍视频当战利品展示),隐私尽毁(视频被全世界浏览),名声扫地(被全网扒皮辱骂),前途尽毁(被大学开除)。这是轻浮与不自爱结下的恶果,代价沉重到难以估量。 看客的暴击: 那个恶意传播视频、嚣张叫嚣“Easy Girl”的乌克兰男子Zeus,至今依然在远处安全隐身。真正点燃灾难的加害者,为何能全身而退?这提醒我们,指责的怒火不该仅落在受害者头上(无论她自身有多少问题),更该追向那个制造伤害的恶徒。年轻的生命付出一地鸡毛,这场悲剧,不该只有廉价的嘲讽。它更像是一记闷棍:尊重自己北京科汇配资,远离虚幻的光环,谨记每个轻率的选择都可能被无限放大——尤其在众目睽睽之下。女孩当自强,也当自爱,因为世间最锋利的刀,往往握在自己手中。
发布于:湖北省天弘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